遗产继承中夫妻共有产权如何确认?
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(以下简称《民法典》)第一千零六十二条的规定,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,除有约定的外,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。这意味着,如果房产或其他财产是在婚姻期间取得的,一般会被视为共同财产,双方各占一半权益。
当其中一方去世,根据《民法典》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的规定,遗产按照法定继承顺序进行分配对于夫妻共有财产,生存的一方享有优先权。生存的配偶首先拥有已故配偶那一半产权,然后剩余的一半才作为遗产由继承人按照法定顺序继承。
【法律依据】
1. 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第一千零六十二条: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,为夫妻的共同财产,归夫妻共同所有:
(一)工资、奖金、劳务报酬;
(二) 生产、经营、投资的收益;
(三)知识产权的收益;
(四) 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,但是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;
(五) 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。
2. 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: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:
(一) 配偶、子女、父母;
(二) 兄弟姐妹、祖父母、外祖父母。
夫妻共有产权确认中的欺诈行为如何追责?
在夫妻共有产权确认中,如果存在欺诈行为,通常涉及到的是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、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》以及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的相关规定。欺诈行为可能包括隐瞒财产真实情况、伪造产权证明、虚构债务等,这些都可能侵犯另一方的财产权益。
首先,根据《民法典》的规定,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取得的财产,除有约定外,应视为共同财产。任何一方无权单独处分共有的财产,否则可能构成侵权。如果一方通过欺诈手段转移或隐藏共有财产,另一方有权请求法院确认其权益并要求赔偿损失。
其次,根据《婚姻法》的规定,夫妻双方对共有财产享有平等的权利,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处分。如果一方在产权确认过程中存在欺诈,如伪造事实、提供虚假证据,另一方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,要求撤销相关产权确认行为,并追究其法律责任。
最后,如果欺诈行为严重到构成犯罪,如诈骗罪,根据《刑法》的规定,可以追究其刑事责任。例如,如果一方虚构事实、隐瞒真相,骗取财产,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,可能构成诈骗罪,将面临刑事处罚。